Thursday, December 5, 2019

把爱带回家~冯以量

上周三天工作坊的学习,很多。
今晚,我做了一些整理。

我和所有的学员做了连续三天的承诺,我们不会把故事带出去,可是我们可以把学习及成长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也能透过这些文字,有所得。祝福大家。

1。当婆媳问题出现时,做丈夫没有出来替太太说话,大部分的儿子会挺身而出来保护妈妈。当年幼的儿子一旦决定要保护妈妈时,他就失去了爸爸,自然地,也会失去了他人生一半的生命力。如果在保护妈妈的过程里,挫败累累,那么他连另一半的生命力也被磨损不少。在这个时候,他只能不断吸收妈妈的哀伤,还有爸爸的无助。试问这样的儿子长大后,还能有怎样的推动力来生活?他作为儿子的委屈需要被听见、被释放,那么他被锁着的人生才能被释放。他,才能长大,做回自己。

2。当一个儿子选择要和妈妈“结婚”的话,那么这位男生长大后, 他的太太很大可能性要和他的儿子“结婚”。

3。我们需要常对那个受创的自己说:“我希望能够得到自己的支持。我希望自己不判断自己。”

4。我做这个受创画面的主人,而非做这个受创画面的奴隶。

5。当一个人的心灵受伤后,会产生庞大的负面情绪,如果当下无法被释放、被看见、被接受,那么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往身体存放多年。所以,当一个人不管在头脑里如何转换思维、如何花功夫去成长,他身体存放的负面情绪依然持续困扰他。直到他愿意正视自己过去的受伤,带着长大的勇气以及坚韧再去面对那些创伤。

6。有些创伤是不允许也不需要再回顾的。助人的工作不是要揭开每个人的创伤。因为那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当事人不愿意回顾时、或没有能力回顾时。当每个人要去正视自己过去的受伤之前,他必须拥有三个条件:Willingness (意愿)、Ability (能力)、Readiness(准备)。助人者要衡量这些条件之后,才陪着当事人走过创伤。不然,当事人的伤口会更加恶化。那变成二度伤害。让当事人的创伤更见沉重。

7。我认为改变有三种方式。

第一。回到过去,带着现有的资源再回到过去,把过去的角度稍微调整,改变看待过去的思维。再回到现在。
第二。就在现在,转换思维、感受、产生洞察力,抓紧现有的资源,改变现在。
第二。看到未来,相信未来自己可以达成的目标。给自己一个有希望的位置、给自己一个理想的画面,再从现在开始逐步调整。

请不要唾弃任何一个改变的模式。不管是看过去的、看现在的、或者看未来的,都是一种选择。不要只选一个模式,让自己弹性处理自己的改变模式。

8。创伤之所以成为我们的创伤。它需要具备至少两个条件。第一。创伤带给我们的打击很大,影响我们的价值感很大。第二,创伤的画面不断重复在生命中、或者在脑中。因此同样的事件,有些人不觉得那是创伤,有些人觉得那是创伤。这里,我们要考量到每个人的个人特质。可是助人者要切记,不是拥有创伤的人就比较差一些,没有拥有创伤的人就比较强一些。不要这样切入来看。要相信目前拥有创伤的人心中依然拥有独有的资源来痊愈未来的自己。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值得拥有美好的生命,而内在的资源足够来应对这些。只是有待开发而已。

9。父与子的掌控里头,其实存有一种说不出的养育及孝顺。大部分母女之间的爱是用黏密来维系,可是有些父子的爱是用竞争来展现。父亲之所以布局让孩子来战胜,主要就是希望儿子能够跨越他。当儿子超越父亲的时候,父亲一面感到成就感、一面感到他要比儿子再强一些。有些父与子之间常存着这样的局面,誓不对立、水火不相容。其实每一次父亲给出去的掌控、羞辱都是每一刀的雕刻,就是为了雕塑儿子再强一些。到最后,当父亲去世之后,父亲的“强”已经留在儿子的内心。儿子能否看出这个“强”其实也是父亲给出去的一种爱?

10。放弃不等同于放下。放弃是我以后再也不要它了。放下是我以后还可以再拿它起来。我们常常混淆放弃与放下。所以我们很多人选择放弃对方、放弃关系、放弃那永远无法被满足的爱。其实我们是可以暂时放下对方、放下关系、放下那些期待。等以后自我价值感足够的时候,随时可以再拿起对方、拿起关系、拿起那些期待。因为自己的心中有足够的能量,不会缺乏爱、而且还可以给对方足够的爱。 放弃真的不等同于放下。

11。 助人有四个目标。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实践又是另一回事。和你共勉之。
(i)巩固当事人的自我价值感 (self esteem) ~ 陪伴当事人,让当事人决定自己想要怎么走他当下处理的方向。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决定他自己要的事务。助人者与当事人的关系是尽量趋向平等。虽然无法完全平等,不过要尽量先铺平等的关系。
(ii)让当事人能够表里一致 ~ 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不需要讨好、或指责、或打岔、或超理智,让当事人知道随时随地都可以和助人者商讨自己的生命去向。随时随地可以整理自己的需求、生理的、心理的、灵魂的。助人者要鼓励、欣赏当事人,一旦当事人清清楚楚告诉助人者他当下的需求。
(iii)让当事人有选择的权利 ~ 营造一个氛围,让当事人看得出他的生命可以选择。去筛选每个选择所带出来的结果,以及需要付出的责任。尽量让对方至少有三个选择。
(iv)让当事人选择了决定之后,了解自己要为这个选择负责任。拒绝做一个生命的受害者,而是愿意做一个生命的主人。

12。我知道对方的情绪在哪里,是因为我用心地去阅读对方每个moment的神情、眼神以及语言。打开自己的心灵、耳朵、感受、眼睛,去感受当事人在每个脉络、时空里的感受以及思维。要多观察对方展现的身体言语,多过对方告诉我的话语。及时回应一些当下我们看得出或者看不明白的情绪,我们不需要成为专家,只是适当地每一刻都展现陪伴的精神。寻问、寻问、反映、反映、了解、了解。

13。助人者的工作不是要让当事人哭到半生死。能不能够让当事人哭泣并不代表什么,当事人大哭并不代表助人者厉害。当事人一滴眼泪也不流也并不代表助人者差劲。流不流眼泪和助人者的功力无关、也与助人者的任务无关。助人者的功力在于能否看出当事人在当下最需要什么、最缺乏什么、最可以成长的部分是什么。助人者的任务就是要让当事人看得出她可以成为生命的主人,而改善她自己。助人者的任务就是要induce the change。例如:一个时常哭泣的当事人,鼓励他让他的思维增强。一个不常哭泣的当事人,鼓励他让他的感性部分展现。这个就是 induce the change,而找到生命系统的平衡。

14。哭泣背后有很多意义。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一个受害者的眼泪、一个感动者的眼泪、以及一个恐惧者的眼泪,所展现的神情都是不一样的。而每个当事人都可以同时拥有不同意义的眼泪。所以单单几滴眼泪本身就有很多不同层面的潜藏语言,慢慢地鼓励当事人透过对话把这些潜藏的语言说出来,那就是一种提高当事人对个人觉察力的训练。

15。当原生家庭以及衍生家庭所有的家庭成员摆出来的时候,你就会更清楚看到点、线、面的三个系统层面的延续。哪些是扭曲的、哪些是有资源的、哪些是投射的、哪些是mesh potato、哪些是疏离的,都会看的一清二楚。助人者不要用“对错”来教导当事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需要提供一个平台让当事人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洞察力,而这份洞察力会自然地带给当事人一种稳定的力量,进而选择贴切他自己要的选择。

16。恐惧及愤怒在一起的时候,我要看那个部分在内心里较大,我才选择进去流通那个情绪。而不是一定要先流通恐惧、后流通愤怒。情绪是没有先后对错之分,而是那个情绪先浮上来、那个较强大,就先流通那个情绪。

17。对于成年人,什么叫做“做回自己”?
a. 不需要得到父母的 permission。
b. 做自己的底线是不伤害父母,可是并不是代表不让父母伤心。允许父母有自己失望的情绪。
c. 不和父母做 mesh potato,而是 potato chip。
d. 父母的情绪和我的情绪或许可以一样,也或许可以不一样。
e. 父母的想法和我的想法或许可以一样,也或许可以不一样。
f. 我有一个部分和父母不一样,我有自己的想法,可是这不见得我不爱他们、我不尊敬他们。我要让父母知道我只是放下那些我不想要的,这包括一些他们的思维、一些他们的家庭文化等,而非等同于我放弃他们。我依然尊敬他们、关爱他们。

18。人生,要永远记住 beautiful moments in life.

19。不要固执地只处于在自己的角度看一个家庭的互动,要变成爬在天花板上的壁虎来看一个家庭的互动。那么角度以及思维都变得宽大了。

20。每一对父母一开始的布局,就会影响孩子的位置、性格、思维以及命运。所以要如何改变原有父母给予的布局,不是孩子的能量可以转变的。而孩子的功能就是长大后,决定这个布局要不要延续给第三代,还是 upgrade 这个布局的 version。让这个布局更适合此时此刻的脉络、时空。你越能尊重你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你越能 upgrade 你为自己衍生家庭所布下的局。

21。你越恨的人,或许你也会越像他。你越爱的人,或许你也会越像他。唯有你越尊敬的人,你就能释放他、也能释放自己。鞠躬或跪拜,可以让人心中产生尊敬的能量,而这份尊敬其实就是一种产生你我分化、你我有彼此界限的过程。你越恨的人,其实你需要的是尊敬他。尊敬他展现你心中的黑暗面,让你知道你不需要成为他,你自有你的光亮面的存在。

22。全家福是最能连接家庭的动作。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产生归属感。

23。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没有 100% 好、也没有 100%坏。好坏也是我们这些做孩子给予定义。通常取决于我们小时候的感受,而非我们的头脑。那些好的,我们选择让它延续在我们的衍生家庭。那些坏的,我们选择让它留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那过程、那抉择,需要大量的觉察力。Self Awareness and family awarenesss。

24。如果一个家庭无法让一个孩子表达他的负面情绪(包括哀伤、愤怒、恐惧等),那么这个孩子自然把这些情绪收藏在身体里。因此长大后,身体各个部分都自然出现状况。放下我们对负面情绪的道德批判;让这些成年的孩子流通他内心多年的负面情绪,他就会逐渐长大起来,而且身心健康。

25。对于一个家庭,当所有成员的生命结束后,过去所有的创伤以及痛苦都微不足道了。剩下的,或许灵魂会自问:“我那时所展现的,是不是我自己要的?”或许灵魂什么也不问了,只有一抹又一抹的微笑。因为,这一切都不重要了。

谢谢前三天 13位同学给我的学习。谢谢你们。祝福你们。感恩。

以量

#把爱带回家
#冯以量电影观赏

(百部电影观赏计划:001/100)

题目:Pacemaker(韩国)

没想到这部电影看得我泪流满脸。 故事简单、励志、最适合给像我这种年龄的大叔看的一部电影。

男主角年少不得志、追求梦想的时候伤了身体,无法再完成马拉松。只能成为 Pacemaker,也就是陪跑。陪马拉松选手跑步的运动员。这是一种最吃力不讨好的职业。

因年龄缘故,男主角知道自己的运动生涯快要结束了,所以希望在来临可以跑最后一次的奥运马拉松里,可以不再是一个 Pacemaker,而是一个运动选手。

绿叶做久了,忘记花园里自己其实可以成为牡丹。
配角演多了,忘记舞台上自己也可以是主角之一。

其实是没事的,这个社会里头,做绿叶的、做配角,一大堆人在。 只要能填饱肚子、养饱钱包,没事的。大有人在。

男主角问了自己一句话:“做自己喜欢的、还是做自己一向以来擅长的,到底要选那一个?”

男主角近乎用电影最后一个小时在呐喊着:“就请你们给我一次为自己而活的机会!我不想为别人而奔跑,我想为自己而奔跑!”

为别人而奔跑,路程及速度都是被教练设定好的。30 公里,一个小时 28 分钟。这是他擅长的,也是最厉害的。 而且可以填饱肚子。

为自己而奔跑,路线及速度就要靠自己来设定。42 公里(全马)要花多少时间,还得考量自己的身体障碍及设限,30公里之后,一切得靠自己的意志力。并非靠自己的体力了。男主角几乎每一次跑到 30公里,双腿就不停使唤。要继续为自己跑多 12.195 公里,这个难度很高!谁叫这是自己的使命,谁叫这是自己最爱的?即便填饱肚子都成问题了,这一趟。为了自己的梦想,首当其冲牺牲的就是面包。

结果,电影的下半部,就是一部充满励志的电影。

弟弟从不谅解到鼓励他、
过去的战友、哎呀女朋友、同行、教练、甚至是选手,
都不断成全他。

愿有多大,力就有多大。

最漂亮的画面就是,
跑在正式比赛里,
自己的内在小孩出现。
原来他依然是那个爱奔跑的小孩。

奥运从第 30 公里开始,内在小孩就一直陪着那个长大后的男主角奔跑。这个画面美。

过去的自己及现在的自己重叠,并同行。 这个画面有力。

过去的自己未必是伤痕累累的,过去的自己也可以是那个单纯的自己给现在的自己力量。

突然想起周星驰说的一句话:“人如果没有梦想,同一条咸鱼有什么分别?”

是的,人需要有梦想。不过,要有能够实现而实际的梦想。

拍这部电影的导演把梦想简化了,我觉得不实际。
仿佛给大家感觉:
1. 只要你肯努力,你的梦想一定竟在咫尺。
2. 你一切的成功全归于你的努力。

我觉得太阿 Q 了。
梦想不仅仅靠努力,一切的因缘具足才可以。
一切的成功不仅仅只属于你。是背后一大群人在成就着。

这,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追求梦想,就需要像在沙漠里寻找绿洲一样,只需胜利不许失败。也需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能找到梦想。

这是一部描述大叔虽年长,却不放弃追寻梦想的一部电影。 励志。适合各位大叔观看。

去吧。去唤醒你沉睡已久的梦想吧。让它醒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