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ne 21, 2017

*2.人生意愿的真正选择~吳韦材

笔心:
把握当下、来日方长并不长斜阳无限好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4476117503975&id=551173974

某夜,巧遇一司机,不过四十五岁,白天另有工作,开车是兼职,但攀谈片刻,他即表示生活疲倦且极端乏味。
我当他过劳。就开解说城市人多数过劳,放松一些,稍作调整就好。
     然而他话锋一转,说有位初院时的女同学,近日国外回来度假,同学叙旧会上这位生活充实丰富的女同学无意问了他一句话,而这话竟使他很想做出两个举动:一是立刻回家收拾随她到国外闯世界,一是冲过去一头撞在墙上。
    *原来女同学问了句:“你这辈子究竟为自己做过什么?”
    事实上,他也确实从来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就不一样了。
*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那确实有点悲哀。人可以做无怨无悔的决定,但这个无怨无悔必须是心甘情愿的。
*事情两面看。
说不上他这种跟着大队毕业打工结婚生子是后果自负还是环境所逼。他并非不爱太太孩子,但他同时也强烈感觉自己这辈子仿佛除了求存就再没其它人生活动。这空洞感觉,翻滚酸溜。
    *多少人后悔在作出重要决定时忘了先给自己一个真正探讨自己的机会。
    都市里做人,用脑多过用心。用脑来选择人生道路,是跟随所谓理智。然而这些“理智”许多都是为配合社会环境造成的逻辑,大众人格如何配合,主流思想如何配合,等等等等,依照这些逻辑普罗大众的人生方式就变得理所当然,在社会操作形式维持之下,要应付社会与个体之间的互相需要当然没问题。但遗憾是社会变化莫测, 人的脑袋必须时刻追逐这些价值观才能适合求存。这是用脑做人的模式。各得其所,见仁见智。   
    但是,当人生来到某阶段,对生命看法就会开始注重焦点了。智慧渐增,情感更成熟,许多问题会重新向自己一颗心发问:“这,就是我要的吗?”
    脑袋是二分性运作的。对错,好坏,是非,非此即彼。但心不如此,心不热切于逻辑,心注重敏感,且拥有一个觉知。脑袋是社会教育的产物,心却是永远属于自己的存在。这位司机若早日得悟此道,或许当年在做决定前就会先坦诚地征求自己的意愿。
    至此阶段,我只能劝他说:多培养一些抚慰自己心灵的志趣,在维持生存以外,多往能让心灵愉悦的空间去,让自己的心呼吸顺畅些,再者,就是设法从爱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职业、家庭和家人,那样也能得到某种平衡效果。
    唯有珍惜眼前,别再去想那个已经错过的路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