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April 18, 2020

捕魚2

愿意并有能力把多余的鱼借给别人,因此,他们也拥有了自己的渔网。现在大家都有渔网可用了,小岛上的整体捕鱼能力便从每天三条鱼提高到每天6条鱼,经济增长翻番,前景更加光明。

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三个人对自己颇具局限性的生活方式感到不满。饥饿(其经济术语为“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追求更多是人类的本性。不管已经拥有什么,我们总是想要更多。也许不是想要更多的东西,而是更多的时间、更多的乐趣、更多的选择,所有这些需求都需要资本。这些年来对鱼的问题可能都没少抱怨,但他们最后都成功地提高了生产力,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有了多余的鱼,小岛上的几位居民每天终于可以比原来多吃一些鱼了(原来是每天一条鱼),但是经济并没有增长,因为他们的消费增长了。而他们的消费之所以增长,是因为经济增长了。这个道理很简单,但令人不解的是现代经济学家竟然会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纠缠不休。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只会使人们花更多的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

现实链接

财富从来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原始社会,财富是极少的,那时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还不如工业化社会中穷人的财富多。在中世纪,即便是至高无上的国王也缺乏基础的娱乐设施,而在今天的美国,中央空调、室内管网以及冬天里新鲜的蔬菜等几乎是人人都能享受的。尽管贝克和查理认为每天吃两条鱼简直奢侈到了极点,可在我们看来,这种生活丝毫不值得羡慕。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财富是分等级的,这个事实本身就不公平。人们认为富人之所以富有,是因为他们攫取别人的财富,并由此产生了穷人。在现代经济学中有一个理论认为,利润是通过少付工人工资产生的,有人称之为“劳动价值论”。这样看来,像艾伯这样的企业家或类似的大型公司要想致富,只能先让别人变穷。

上述理念与道德取舍息息相关,但与现实无甚关联。富人致富的原因(至少开始时)是他们为他人提供了有价值的东西。他就为那些没有足够储蓄的人提供了储蓄。如果他赢利了,那也是因为他提供的服务对别人是有价值的。

*如果他是一个无赖,每天所做的就是窃取邻居一半的劳动成果,那么他的财富就是建立在那些受其压迫的人的贫穷的基础之上的。这种做法会迫使他人做一些损害自己利益的事情,不会增强这座小岛的整体生产能力。他可能会直接拿走别人生产的东西,而岛上的产量并没有任何变化,不仅如此,他们的整体产能还可能下降。当被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果实被人偷走时,就会缩减自己的劳动量。

历史上,此类事例并不少见,奴隶制、农奴制以及佃农制都属于这一类型。当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劳动者就会奋起反抗压迫,如果他们的劳动惠及自身的话,这种反抗会更加强烈。

不幸的是,争取充分经济自由的实例在世界历史上还很鲜见。不过,一旦利己主义得到发展机会,生产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信用卡的使用就是经济自由惠及百姓的最佳例证。只要贷款人和借款人可以自由地达成协议,总体效果就是好的。然而,我们将来会发现,借贷市场会受到外力挤压,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灾难便在所难免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