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 FB Alice Yuling Huang
(黄毓玲)
在静中调和情绪🌷
文:圣严法师
下面我介绍各位在静态中如何调和自己的情绪,也就是在静中使情绪平衡的方法。请各位:
🌸把眼睛闭起来。
🌸把头部和脸部的肌肉放松。
🌸把肩膀也放松。
🌸把身体的重量靠在椅背上。使身体的重心置于臀部与坐垫之间。
🌸把身体上有感觉的部位都放松。
🌸眼球不要动,眼球不用力,才是最放松的,把头脑中所有的东西统统放下来。
如此静坐二、三分钟之后,请各位把眼睛睁开,这是一种休息,一种头脑和肌肉的休息,经过了休息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连自己的情绪也跟着放松了。
佛法强调解行并重,很多人虽然懂得很多的道理,但是不能实修实证,光知道这些道理而没有实际去做,还是不够的。
凡事斤斤计较,或拿自以为是的标准的尺寸来衡量他人、要求他人,看起来好像是属于理性的,但却是很痛苦的感性态度。譬如:有些学佛的朋友,懂得一些戒律的常识,也知道佛教徒应该怎么做,然后拿着戒律的尺寸来评断出家人,事实上,人家把戒律放在心中,而你拿着戒律的尺码放在口头,只是自寻烦恼而已。
虽然如此,理性还是有好处的,有理性的人,能事理分明,能有冷静的头脑来处理人及事的问题。
事和理要分明,有些人只懂理不懂事,不通人情世故,以致弄成灰头土脸,所以我们也常听人家讲:「你这个人怎么这么不懂事呢?」事和理性往往是不能够相应的;你也许可以说得很有道理,但是真正去做的时候,又不一定能做得那么好。台湾有一位教授是教经营管理学的权威,故被一家企业公司聘为总经理,结果在上任不到半年就辞职不干了,他的心得是:「我只适合教管理,并不适合做管理。」所以现代的科学家要讲经验科学。至于理论科学,只有可能性,不能说一定会成功。
在佛法来讲,事与理是要分清楚的,事是事──事有时不是用嘴巴能够讲得通;理是理──理由或观念是能够用语言说得通的。当你看事的时候,就不一定非要用理来做要求不可,事在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但是在事情发生的时候,运用之妙,存于一心,若用已经决定的现成理论来做标准,就可能行不通了。🌺
*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精神?
文:圣严法师🌺
所谓的「精神」不是声音大、神气活现,也不是理直气壮、当仁不让,更不是争吵或是拼命工作。「精神」是一种修养,是从我们的谈吐、举止与待人接物的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素质与修养。
个人精神在于自信心的有无,一个有自信的人是精神稳定、对人友善的;反之,则会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什么是自信心呢?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
以我来说,我到任何地方或见任何人,都没想要争取什么,或希望对方给我什么好处。我所想的是:对方需要什么?我能给他什么利益或希望?
我常常和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或领袖对谈,对谈之前,有人提醒我,他们都是顶尖人士,一定要好好充实自己,否则没办法和他们对谈。我就告诉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道的我跟他学习,但是,他也可能不知道我所知道的。」只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并能不断地学习,就没什么好担心害怕的。
如果你能和别人相处愉快、合作愉快,这样的你一定很有精神、很有自信,因为你总是在关心别人、照顾别人。当你只有奉献的心时,别人跟你相处会感觉安全、安心,不会担心受伤。如果你总是讨厌别人、抱怨环境,你射出的箭一定会再弹回来射伤你自己。这是因为你的心出了问题,却还颠倒地以为是环境不好、别人不好。
一般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会生气,就会检讨别人。生气是错的,检讨是对的,但要检讨的是自己,要调的是自己的心,以逆向思考做正面改进,感谢逆境给我们学习的机会与经验。
心安定,环境也会跟着安定。如果你的心是慈悲柔和的,连蚂蚁都会觉得你看起来可爱,反之,连猫、狗都会怕你。这是因为心的关系,环境是我们的镜子,环境反映出来的形象就是你,要了解自己是个怎样的人,就从环境中的回应去了解。
有人抱怨现在善知识难遇,如果心不调,总是在抱怨,即使遇到了善知识,也不会愿意教你什么。其实善知识就在你身边,环境里的每个人、每样东西、每个状况,都是你的善知识。它们像镜子一样随时随地提醒着你,只是你没把它们当成善知识而已。所以,我们的心,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工作便利贴
如果你能和别人相处愉快、合作愉快,这样的你一定很有精神、很有自信,因为你总是在关心别人、照顾别人。
*如何保有良善的品格?👨🏼🔧👩💼
文:法鼓山圣严师父
谦虚、慈悲、诚实是重要的品格。慈悲的对象是以人为主,当然对蝼蚁、动物也要有慈悲心。但如果是没有原则的滥慈悲,反而会带来麻烦。慈悲要对他人有利、有益,譬如,小孩不想读书,不是打骂就能解决问题,而是要劝勉他、陪伴他,看他发生什么问题,再慢慢地带领,也许渐渐地就会转好了。有的小孩还不到十五岁就要摩托车,如果父母顺他的意给了,算是慈悲吗?如果小孩因此发生车祸,那就不是慈悲了。慈悲一定是要为他设想,使他成长、安全、健康;表面上任由他为所欲为,并不是真正的慈悲。
至于诚实,诚实就是不要用欺骗的方式来对待人,要诚诚恳恳的。即使你是为了方便打个妄语,事后也一定要在适当的时间跟对方说明原因,请求谅解。如果万不得已必须兜着圈子讲话,还是要很诚恳地表达,不能够随便用蒙骗的话来搪塞。
诚实就是要言语谨慎,不能够轻易承诺、乱放话,或自我吹嘘,否则会伤人伤已,所以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没有做的或正在构想中的事,不要马上讲出来,不然很容易给人一种「说得多、做得少」,或是「只说不做」的印象。另外,也可能因构想中的并不完整,届时实际做的与原先构想的不一样,那对方又会觉得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因而对我们产生不信任。
所以诚实、谨言很重要。诚恳的态度就是不说谎、不骗人、不夸张,不说大话,也不说快话,这是我们该保有的良善品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